当前位置: 首页›› 养生基地›› 武夷养生游

武夷山这个小村,一被发现即让世界艳羡

浏览量:563  发布时间:2019-12-11 09:52:15  

桂林山水甲天下,不如武夷一小丘

“双世遗”武夷山世人皆知,

然而,在武夷山,

除了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以外,

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绝佳美景!


都说武夷山的美感在于山,

武夷山的灵性在于水,

红园村则是一个

集山水秀美于一体的原生态古村落


这一期,我们漫游红园村。


▼▼▼



吴屯乡下山村是武夷山北部的一个自然村。多少年来,一直深藏在山沟里人未识。2014年入选福建52个古村进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庄名录



村名、庙宇、拱桥、小溪、石路,构成红园下山村浓郁的古韵。


从村口的五显堂寺庙到下山村是一条狭长的山沟山谷,似长长的竹叶尾巴而得名尾竹岭。解放后,积极响应建设红色家园的号召,取名“红园”,一起沿用至今。



红园每个自然村都有小溪,环绕村庄缓缓流过,河床不大,但河谷壑深,踩踏石头是无法渡河的,这时,桥是最好的过河载体。红园的拱桥不大,都是单拱石桥,桥面有的铺河卵石、有的铺条块青石。



七个自然村分布在狭谷地带的两边,有如麻绳穿行将各个自然村连接在一起。


溪水不大,清澈见底,溪中卵石层层叠叠,如织布机刚织出来的染色粗布。溪水击石发出的水声有如古筝琴声,溅起水花有如少女的舞姿,步调一致地演奏着乐章。




红园的村道小巷,全部是大块鹅卵石铺就,连小溪旁的山路都是河卵石铺设,成为红园村的一大特色。


刚好下了一阵小雨,山谷反射出的紫色霞光如同置身天宫玉阙。雨后太阳照射,晶莹闪亮的路面反射出的光芒穿透浓雾,浓雾的滚动似乎仙女在舞蹈,一幅天上人间的景象。



红园人说,石路是红园人的脊骨,红园人世代保护,是坚强不息的象征。




元朝顺帝(1333-1368)年间,余姓族人入迁这里,带来了至今流传的红园“摆茶”习俗。



所谓摆茶,就是三五成群,相约在某个村民家,主人拿出传统制作的高山云雾茶,准备一些豆渣饼、酸枣糕、瓜子、花生等点心,大家围在一起,边喝茶,边议事,家事国事天下事和身边新人新事,几乎无所不谈。


茶俗时间没有具体时间约定,长可延续两、三小时,短则半个小时就可散席。摆茶时坐在一起的多是母女、姐妹、妯娌、邻居等,期间就着茶水和农家小吃,道道家长里短,调解矛盾,排忧解难。


不同于功夫茶,红园村“摆茶”用碗不用杯,没有太多的繁文褥节。


红园村的摆茶习俗还有个特殊的规矩,只能妇女上桌,男人不能参与。设宴喝茶由村里妇女轮流做东,茶水用三角茶鼎在家门口用明火烧开,女主人借此机会表现自己的手艺和盛情。茶宴上,大家相互敬茶,边喝边聊,谈笑风生,其乐融融。



红园村“摆茶”习俗已成为一种自发而特殊的社交形式,代代相承,成为武夷山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从元生泰武夷灵芝基地到红园村,车程仅20分钟。游客们可在基地赏灵芝、采瓜果,体验自然农庄生活之后,随沿路美景直达红园村秘境。


▼▼▼


如今的红园下山村,

不再沉寂,

薄雾笼罩的山谷沟壑已经苏醒,

红园人小心呵护,

古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,

朝着美丽新农村的步子迈进!


我们什么时候一起去红园呢?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