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褪秋来,又迎来了秋高气爽的秋日。秋季是出游的好时机旅行爱好者,常常会选择这个季节到处走走看看。秋高气爽,景色宜人。纵使秋季万般好,但此时阳气内敛,寒气上升,一旦受寒气入侵,容易伤及五脏。那么秋季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呢?今天小编便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攻略,还请笑纳啊
➡补肺
秋天80%的病是由呼吸道引起的,比如哮喘或者支气管炎,秋天常喝汤能补肺润气,防止呼吸疾病,还能提高免疫力!
➡补脾
秋天易内燥,引发口干眼干,皮肤骚痒,这是脾虚的表现,脾能产生津液,润泽全身,脾虚可以常喝汤来补充。
➡补肾
俗话说“一秋肾三虚”,一年当中,秋天最容易出现肾虚的季节,尤其对比较瘦弱的人,通过喝汤,可以滋阴补肾,减少疾病。
➡秋季气候愈发干燥,会使人皮肤和口角干裂,口干咽燥,声音嘶哑。有的人会出现皮肤和口角干裂、口干咽燥、便秘等一系列不适症状。
➡在这个季节,人们容易伤风感冒,还会引起扁桃体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人,在这一时节往往会症状加重。
➡中医认为,秋季要特别注意养阴润肺,可以选用一些具有养阴润燥功能的保健品和中药来调养身体。日常生活中,可以多吃一些梨、甘蔗、荸荠、柚子、枇杷等润燥的水果;选食银耳、蜂蜜、芝麻、豆浆、藕、核桃、薏米、花生、鸭蛋、菠菜等食品。还可以自制百合莲子粥、银耳冰糖粥、雪梨川贝冰糖羹等。
1、多吃清热安神食物
比如银耳、百合、糯米、莲子、豆类及奶类,但不可一次进食太多,少食多餐。
2、少吹空调风扇
初秋早晚温差较大,肺炎、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容易发作,经常吹空调、吹风扇,可能引发肩周炎、颈椎病等,要少受“冷刺激”。
3、避免过早地添加衣物
初秋,暑热尚未退尽,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,用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。然而,“秋冻”要因人而异,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,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,则应及时增减衣服。“适温”最重要。尤其在关节、腰部、咽喉、颈部等地方需要做好保暖工作。
4、多睡1小时
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,身体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,这就是“秋乏”。此时,就应该相应地调整起居,尤其是睡眠,要充足,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,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睡,不仅可以让人保持精神,还能在冬季来临之前保存能量,养精蓄锐。
5、多喝蜂蜜水
蜂蜜润肺、养肺,秋天经常服用,既可以防秋燥,又能抗衰老。有些人说,这个时候生姜要少吃,其实也不一定。生姜性偏温,对于小感冒发发汗还是比较管用的。
6、贴秋膘要循序渐进
进入秋天,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,但这个时节人的肠胃功能比较弱,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,影响肠胃功能。